1. 李三忠, 索艳慧, 郭玲莉, 戴黎明, 周立宏, 楼达. 2017.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变换构造与板内变形差异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4), 98-109.
2. 李三忠, 郑祺亮, 李玺瑶, 赵淑娟, 索艳慧, 郭玲莉, 王永明, 周在征, 刘晓光, 兰浩圆, 张剑, 郭润华, 李少俊. 2017. 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的印支期俯冲极性及其造山过程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4), 18-32.
3. Dmitrienko Liudmila Valer′evna, 王鹏程, 李三忠, 曹现志, 周在征, 胡梦颖, 索艳慧, 郭玲莉, 王永明, 李玺瑶, 刘鑫, 于胜尧. 2017. 东亚大汇聚与中—新生代地球表层系统演变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4), 33-64.
4. 孔祥超, 李三忠, 王永明, 索艳慧, 戴黎明, 王鹏程, 王倩, 郭玲莉, 朱俊江. 2017. 伊豆-小笠原-马里亚纳俯冲带地震成因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4), 83-97.
5. 孙文军, 李三忠, 王鹏程, 李玺瑶, 刘晓光, 张剑, 兰浩圆, 李少俊. 鲁西地区中生代穹盆构造与东亚构造体制转换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4), 98-109.
6. 王永明, 李三忠, 李玺瑶, 戴黎明. 2017. 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学机制:数值模拟的启示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4), 137-150.
7. 胡梦颖, 李三忠, 戴黎明, 索艳慧, 郭玲莉, 刘泽, 马芳芳, 陶建丽. 2017. 西湖凹陷中北部反转构造动力学机制的数值模拟的启示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4), 151-166.
8. 刘泽, 戴黎明, 李三忠等. 2017.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成盆过程的数值模拟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4).
9. 赵希林, 于胜尧. 2017. 中国东南部与日本中生代岩浆作用差异性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4), 65-82.
10. 毛小红, 张建新, 于胜尧. 2017. 西秦岭造山带北部早古生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深熔作用: 锆石和独居石U-Pb年代学的制约. 中国科学.
11. 朱俊江, 李三忠. 2017. 高分辨率三维海洋反射地震P-cable系统应用进展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4), 221-228.
12. 修淳. 2017. 西沙石岛礁相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环境分析. 海洋通报, 36(2), 151-159.
13. 毕东杰. 2017. 青藏高原隆升、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. 海洋学报, 40(1), 52-63.
14. 翟坷, 姚孟言, 窦身堂, 褚忠信. 2017. 黄河三角洲GJ1孔晚第四纪地层层序及全新世沉积单元划分.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, 47(12).
15. 马瑞罡, 胥勤勉, 褚忠信. 2017. 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水面宽度与单宽流量的时空变化.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, 47.
16. 贾琦, 范德江, 张**, 孙晓霞, 刘明, 杨作升. 2017. 西南印度洋中脊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矿物学特征与地质意义. 矿物学报, 37(6), 725-736.
17. 郑世雯, 范德江, 刘明, 张爱滨. 2017. 渤海中部现代黄河沉积物影响范围的稀土元素证据.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, 47(6), 095-103.
18. 孙学诗, 范德江, 刘鹏飞, 逄悦, 田元. 2017. 春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Eh和pH的分布. 海洋科学进展, 35(1), 96-106.
19. 韩宗珠等. 2017. 西沙群岛浮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. 海洋地质前沿.
20. 来志庆, 韩宗珠. 2017. 扬子地块东南缘新元古下江群白云母氩氩年龄及地质意义.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.
21. 虞义勇, 王永红. 2017.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.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, 37(1), 51-56.
22. 王永红. 2017. 海滩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和应用—以山东半岛南部海滩为例. 海洋通报,36(3), 260-267.
23. 肖春晖, 王永红. 2017. 海沟沉积物研究进展. 热带海洋学报, 36(3), 1-12.
24. 于新生, 阎子妗, 朱明亮, 李栋. 2017. 自主式深:5兹苤释吭还鄄庹狙芯